青海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前期降雨导致土壤水量饱和。在灾害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青海的某些地区经历了连续的降雨,这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特别是8月份以来,青林乡的降雨量累计达到了114毫米,这超过了50年来8月的平均值。这种连续的降雨增加了地表径流量,为洪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根据气象数据,青山乡、青林乡在灾害发生时的降雨过程持续了约一小时,分别形成了约34.6毫米和39.3毫米的降雨量。这种短时间的强降雨使得地表径流迅速增大,汇水面扩大,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山洪。
河谷狭窄落差大。受灾地区如青山乡沙岱河,其河谷狭窄且落差大,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07立方米。但在灾害发生时的强降雨使得河道流量突增至每秒100立方米左右,这种巨大的流量变化引发了严重的山洪灾害。
综上所述,青海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是前期降雨导致的土壤水量饱和、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以及河谷狭窄落差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