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与莆田有特殊的缘分,福建大部分族谱记载,陈氏是在晋永嘉之乱后随中原七姓一起入闽定居的。而早在汉代,就有陈姓先人入莆,他们居住在莆田市西北隅之九华山(紫霄岩)。至今遗留在九华山之巅的石洞、石秤等古迹,充分证明了这是古人生活居住的地方。
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是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村,众所周知,澄渚村在历史上曾是望族“九牧林氏”的发祥地。鲜为人知的是,位于紫霄岩下的澄渚村,在唐代之前是陈氏族人的聚居地,当时的地名是“陈渚”。后来,唐九牧之父林披举家从荔城区西天尾北螺村迁到龙山后,林披的儿子林蕴向陈暄买下这块地皮。林蕴认为,“陈渚”已经不是陈家的地,而把地名改为“澄渚”。此事,在明代《兴化府志》也有记载。
历史文化名村澄渚村,在唐以前是陈氏族人的聚居地,当时的地名是“陈渚”陈氏祠堂。
莆田陈姓入莆始祖陈迈画像
唐一县令被尊陈姓始祖
陈氏入莆时间为汉朝,但令人诧异的是,莆田陈姓族人却把隋唐年间的族人陈迈尊为入莆始祖。在采访中,福建省陈氏委员会副主任陈金察向记者道出其中的渊源。
陈迈是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第十一世孙。隋朝年间,被隋文帝杨坚封为散骑建军,派往泉州统领兵马。唐武德二年(619年),陈迈平定闽中地区后,便在莆田担任县令,使莆田在短短的几年间从蛮荒之地跃升为上等县。朝廷加封他为上骑都尉。陈迈入莆后,子孙发达,他的五个孙子后来分别为入莆五大房系,后裔人才辈出,陈氏成为莆田名门望族。
陈迈去世后,莆田人自发为他送葬,并在县治东厢建庙祭祀,庙号“兵马诚应社”。
为纪念陈迈功绩,莆田各派各支各房陈氏族人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一致议定,不管何时入莆,不论派出何处,都把莆田首任县令陈迈尊为入莆始祖。
陈瓒衣冠冢至今无觅处
莆田陈氏最大的支系为“玉湖陈”。宋庆历元年(1041年),钱塘人陈道行见白湖第有“白湖映堂”、“玉笏朝天”之胜景,就居住在白湖北岸白沙后埔边,也就是今日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因白湖雅称为玉湖,这一支亦被称为玉湖陈氏。
玉湖陈氏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支系,这一支系有陈俊卿和陈文龙相继为相,世称“二相府”,亦有“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美誉。这一支还有宋代抗元英雄陈瓒,至今阔口陈氏祖祠墙上还记载着许多陈瓒和陈文龙抗元可歌可泣的故事。相传他死后,乡人偷偷把他的衣冠葬于壶公山下,但是一直没人找到过他的衣冠冢。
玉湖陈氏后人陈国章说,莆田壶公山上葬着玉湖陈氏的18位祖先。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刚找到一处陈瓒与陈文龙的合葬衣冠冢及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