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唐元时期,江西景德镇周边县乐平、贵溪、鹰潭等地的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由于当时工作繁忙,一位乐平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焙,并加入了有止咳功效的桃仁碎末。其他瓷工见此法做的干粮便于日常保存和长途运送瓷器时食用,便纷纷仿效,并取名“陶酥”。后来,由于谐音的关系,“陶酥”逐渐演变成了“桃酥”。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江西出了两位首辅,夏言和严嵩。夏言的后裔逃到上清挂洲村,把宫廷做桃酥的技术传了下来,并在靠近北极阁的地方开设了码头埠,专卖“宫廷桃酥”。
因此,桃酥饼不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更承载了江西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今,桃酥饼已经成为江西特色小吃之一,深受人们喜爱。